今日 2024 年 10 月 05 日,農曆 九月初三日宜:開光 解除 拆卸 修造 動土 豎柱 安門 牧養 安葬 修墳 破土 移柩 忌:出火 入宅 移徙 祈福 祭祀 安牀 開市 嫁娶 探病
異質共生—科技藝術實驗展 陽明交大藝文中心眩目登場
記者 | 鄭銘德 新竹報導
發布時間:2023/05/31 | 16:32
Advertising Advertising

陽明交大科技藝術實驗展眩目登場
陽明交大科技藝術實驗展眩目登場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已蔚為風潮。111年,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推動「科技藝術跨域融合與創新研究計畫」,鼓勵高等教育的資源投入跨領域、跨學門的創新研究。藉由科技藝術的創意實踐,一方面,提昇前瞻議題的研究發想與創作能量,另一方面,反思科技對生活產生的影響與效應。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以下稱陽明交大)應用藝術研究所、建築研究所分別以「未來布袋戲」、「異自然」為研究議題,獲得計畫補助。為展示計畫執行的現階段成果,並與其他研究計畫互相學習,特邀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獲補助的「無人機」計畫,共同舉辦「異質共生」聯展,展期從今年6月1日至7月5日,地點為陽明交大藝文空間,歡迎各界人士蒞臨參觀。

異自然
異自然
5G連線的未來布袋戲
5G連線的未來布袋戲

「未來布袋戲」計畫目標為應用新科技發展多元展演的可能性,並致力開創傳統技藝與創新科技共同形構的文化新體驗。此計畫科技應用範圍涵蓋混合實境、5G連線技術、沉浸式媒介環境、動態數據捕捉、操偶軌跡視覺化技術、Xsens慣性動補系統運作、圓頂投影等前瞻技術,取代傳統布袋戲的表演場景以人工搭設的舞台佈景,試圖建構混合實境雲端共創劇場、5G物聯網布袋戲科技劇場、沉浸式科技布袋戲跨域表演劇場等新媒體舞台。藉由科技藝術,重新詮釋布袋戲的操偶美學。傳統與科技的結合將不再限於典藏、紀錄等資訊的數位呈現,而是以科技藝術體驗、領會傳統技藝的美學核心,以傳統技藝充實、開拓科技藝術的文化面向。

作未來布袋戲創作團隊
作未來布袋戲創作團隊

「異自然」計畫目標為運用資通訊、人機互動、人工智慧、數學與電腦運算等技術,結合空間設計、工業設計、生態設計等理念,創作探討自然與環境議題的作品。透過聲音重組、感知觸覺、熱力溫度、氣囊探索、菌根網路等現象,使科技幻化為自然,攪動人對自然的想像。一般而言,人造與自然被視為對立的二元。若將科技做為融合的手段,則自然、科技、人文社會之間的關係可被置於一元的結構下重新思考。在未來,科技將可能發展到無形地遍佈與融合於生存環境中。對異於自然的「自然化」階段,科技藝術創作將可提供反思與啟發想像。

「無人機」計畫目標在於科技藝術的跨領域整合,以前瞻科技探討各種表演的未來形式。將自行開發的第三代無人機應用於藝術創作,呈現即時互動的人機關係,涉及無人機搭載雷射的新發明、無人機與人互動的即時演算、新型態定位技術、群飛避碰演算法等最新研究成果。在作品中,觀眾可控制雷射色彩,展示雷射、無人機、觀眾的空間變化關係。雷射光束無法觸碰,對其質量的想像將是無形與輕盈的。只有透過色彩,雷射光束才能被感知到變化軌跡。對應光束的變化,觀眾將無意識地變換無人機所偵測到的座標位置,雷射、無人機、觀眾三者將呈現出定位演算、即時對峙、周旋、牽制的互動表演。

能量流動熱力感知創作團隊
能量流動熱力感知創作團隊

策展人陽明交大應用藝術研究所許峻誠教授表示,本次聯展主題「異質共生」,象徵科技藝術家對異質元素融合可能性的探索與實踐。透過展覽作品,得以反思的是科技與傳統、自然與人造、人與科技應用之間的關係,進而想像,在科技的未來發展中,藝術創作的可能性與價值。同時,這次的參展作品,皆以科技結合藝術的概念為創作發想基礎。觀眾可以在展覽中親身感受到科技藝術的魅力,並深入了解這些跨領域、跨學門的創新研究。展覽還將舉辦開幕表演與藝術家座談等活動,讓大眾能更深入地了解作品背後的創作理念與技術。

摩比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