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鋼榮獲環境部「資源循環績優企業」最高榮譽金質獎 圖片來源:記者

中鋼榮獲環境部「資源循環績優企業」最高榮譽金質獎 圖片來源:記者

中鋼榮獲環境部「資源循環績優企業」最高榮譽金質獎 圖片來源:記者

中鋼榮獲環境部「資源循環績優企業」最高榮譽金質獎 圖片來源:洪瑞真攝
中鋼不僅在區域能源整合及廠外資源化網絡方面成果豐碩,也將水資源及再生能源也納入實踐循環經濟範疇。水循環再利用方面,中鋼以節約用水(Reduce)、多層次串級回收再利用(Reuse)、回收處理循環再使用(Recycle)及新興水源取代原水(Replace)之4R策略推動節水工作,廠內製程用水可逐級使用5至6次,回收率高達98.5%;另外,中鋼每日約使用6.05萬噸的再生水,已佔補充用水量的50%,不僅大幅降低單位鋼胚耗用新水量,也保留珍貴自來水資源予民生用途。再生能源方面,中鋼運用於集團廠房屋頂及廠內再生水儲水池建置太陽光電系統,目前累積92.4MW太陽光電建置量,每年可貢獻至少1.1億度綠電及減碳約5.8萬噸;另,中鋼也發展離岸風電產業,與CIP共同投資位於彰化外海之中能風場獲配300MW併網容量,規劃於明(113)年併聯供電,每年產出逾11億度潔淨綠電。
中鋼在區域能源整合、產業生態網絡等資源循環領域持續精進,也深刻體驗到資源循環再利用是未來實現碳中和不可或缺的一個重點項目,並在2050碳中和路徑規劃中納入符合循環經濟理念的「鋼化聯產」方略。「鋼化聯產」係將中鋼製程副產燃氣中的CO、CO₂補集純化後,提供給化工廠當作原料,生產低碳綠色的化工產品,此模式下可讓鋼廠與化工廠跨產業合作,共同打造嶄新的碳資源整合供應鏈,不僅實踐中鋼「價值共創」願景,更能驅動台灣產業「淨零轉型」加速前進。
中鋼王錫欽總經理(右)接受環境部薛富盛部長(左)頒發「資源循環績優企業」最高榮譽金質獎。 中鋼汽電共生系統產製蒸汽,與高雄臨海工業區鄰近工廠互通多餘能源。
中鋼每日約使用6.05萬噸再生水,也於儲水池上建置太陽光電系統。 中鋼投資2億元建置全台首座「鋼化聯產」先導工場,結合技術處科技專案補助工研院之碳捕捉再利用技術,進行碳循環再利用的技術驗證。